北極星節能環保網訊:廣東佛山是一座以制造業聞名的工業城市。2015年佛山GDP突破八千億元,并努力在“十三五”跨步邁向萬億俱樂部。
蒙娜麗莎示范生產車間內很干凈,地面沒有灰塵
近日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伴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佛山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環境質量不斷提高。
記者走訪發現,在經濟和環保新常態下,佛山立足于強勁的本土民營經濟,變環境治理的壓力為動力,另辟蹊徑,走出了一條內生式經濟發展模式的新路,創造了環保倒逼經濟轉型的“佛山模式”。
紡織:生產廢水循環利用
“這是處理過的廢水,可以直接喝,哪位想嘗一嘗?!苯?,在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新水質凈化中心一個機器林立的處理廠內,該公司能源與環境管理部邱孝群博士從某口子接出一瓶清澈的水體,向前來參觀的客人說道。
這是溢達與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研發的中水回用系統,使用臭氧生物曝氣濾池和雙膜反滲透技術,廢水經過中水回用系統處理之后,可以達到飲用水的水質指標。
作為廣東最大的紡織服裝企業,溢達每天要產生約2萬噸廢水。邱孝群介紹,中水回用系統每天可處理廢水5000噸,其中有3000噸回收到對水質要求嚴苛的染紗車間,用于生產,實現了循環利用。
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溢達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設備研發,與國內外高校合作共同研發新技術,走上了一條節能項目、控制排放、節約用水的綠色可持續生產道路。2005年-2014年,溢達節省了5.3億千瓦時電能、1400萬噸水、53萬噸有害溫室氣體排放。
“在別的紡織廠,可能更多的是工人踩著縫紉機作業,我們很多車間投入智能設備,很多工人都變成了技術人員。人工智能讓產品出錯率變低,返修變少,從而降低能耗,更加綠色環保?!币邕_總經理馬偉萍說道。
陶瓷:“黑皮鞋進黑皮鞋出”
據了解,佛山有著近10萬家工業企業。在其傳統產業中,陶瓷、印染、家具等高污染、高消耗企業占了大頭。然而,在推進工業與生態共同發展時,佛山并沒有對這些產業粗暴地推出門外,而是采用高標準將其拉入先進制造行列。有不少企業跟溢達一樣,對自己動起了“手術”。
近日記者走進蒙娜麗莎陶瓷薄板生產示范車間,發現地面幾乎沒有粉塵,也沒有陶瓷工廠常見的掃帚、垃圾箱和污水。蒙娜麗莎董事會秘書張旗康笑著說:“在我們這里,可以穿西裝打領帶,黑皮鞋進黑皮鞋出?!?
張旗康的自信,得力于該公司數十條現代生產線,由全自動瓷磚打包線、陶瓷專用儲坯器、脫硫除塵設備等眾多先進設備撐起骨架。在這里,每年吞吐出上千萬平方米的地磚、薄板,遠銷國內外。
而在該公司的能源管理中心里,更是可以監測到工廠所有設備和生產過程的能耗。如果生產過程出現問題,或者用電量過高,能源管理中心可以及時發現,并針對相關問題迅速處理,成為了國家級的示范系統。
有關部門介紹,近年來佛山加快產業轉移戰略,扶持壯大一批、調整提升一批、淘汰轉移一批,尤其對部分品牌比較集中、能耗高,資源消耗嚴重的陶瓷生產企業進行關停轉移,實現陶瓷產業整治和產業環境優化。
據了解,2007年佛山全市原有400多家陶瓷生產企業,經過三年的整治和提升,保留了62家企業。隨后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和生產工藝再造,從生產基地變為總部、會展、物流和信息基地?!半m然陶瓷產量減少40%,但產值、稅收增長33%,而且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都降低了,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可以說,佛山的傳統城市名片又煥發了新的活力。
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額全省第一
上述傳統行業的案例,只是佛山這座工業城市走上生態文明的一個縮影。2015年佛山GDP突破8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1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近2萬億元,成為中國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地級市之一。在珠三角爭創國際現代化城市群,參與全球制造業競爭的體系中,佛山都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佛山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中,由于“村村點火,家家冒煙”的粗開發模式,造成了霧霾嚴重、污泥圍城、河涌污染等現象,給社會造成了沉重包袱。
進入十二五期間,佛山痛定思痛,一改粗放刺激產業發展路徑,堅持“去產能”“補短板”兩條腿走路,從結構上解決問題,多管齊下,優化存量,提質增量,推進經濟質量上新臺階。
佛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節能科科長李啟新告訴記者,近年來佛山加快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堅持把技術改造作為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市、區兩級共安排8億元資金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2015年全市共有89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了技術改造,佛山的工業技術改造投資總額排在全省第一位。佛山還實施了“百企智能制造工程”和“機器引領”計劃,引導傳統制造業企業廣泛應用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提升傳統制造業的裝備水平?!胺鹕揭灾悄苤圃齑龠M轉型升級成為典范,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
城市從“綠皮”到“綠心”深化
除了工業轉型升級之外,佛山也在綠化上再做文章。自2012年以來,佛山市委、市政府相繼部署開展了城市升級、新一輪綠化佛山大行動、“綠城飛花”景觀建設等專項行動,推動城市從“綠皮”到“綠心”深化。
佛山市綠委辦副主任胡生介紹,佛山是一座水網密集、河涌交錯的城市,基于此,佛山將城市綠化景觀與水環境整治緊密結合,努力構建水清岸綠、林水相依的城市濱水體系,積極推進西江、北江及其支流生態防護綠地和城市濱河景觀帶的建設,打造了潭州水道、順德水道等一批環境優美、配套完善的濱河景觀帶,建設沿江生態景觀帶達154公里。
此外,佛山還多渠道、全方位擴展綠色生態休閑空間,打造了總面積達1150公頃的城鄉湖泊濕地群,濕地景觀建設效應不斷增強。而羅村孝德湖公園、龍江天湖體育公園等大大小小122個公園,則陸續從規劃圖紙走向現實,佛山“公園棋布”的綠地系統格局更加明顯,森林進城圍城的形象越發飽滿。與此同時,佛山斬獲了一個又一個城市榮譽:廣東省林業生態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
數據顯示,佛山“PM2.5”、被污染的水和土壤等都在減少,“增綠”“促綠”不斷提升,實現從“淺綠”到“深綠”的發展。
據佛山市環保局監察分局局長陳振華介紹,“我們驚喜發現,伴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佛山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環境質量不斷提高,佛山環境庫茨涅茨曲線拐點(EKC曲線揭示環境質量與收入為倒U形關系)在十二五提前到來”。
多位政府官員告訴記者,佛山正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城市,生態文明的道路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