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珍貴資源,二十一世紀被稱為“水的世紀”。水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已日益成社會各界的共識。
目前,我國水資源極度貧乏。2012年,聯合國將全國657個城市中的300多個評價為嚴重缺水和缺水;淡水人均占有量為2047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5%。在32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個長期受缺水困擾。在46個重點城市中,45.6%水質較差,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有9個嚴重缺水。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近3億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 年07 月26 日,全國主要水系松花江流域、遼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黃河、長江、珠江、浙閩河流、西南諸河、太湖流域、巢湖流域和其他大型湖泊和內陸河流, 共145 個水質自動監測點位中,共監測了141 個,其中Ⅰ類水質斷面為9 個,占6%;Ⅱ類為53 個,占38%;Ⅲ類為37 個,占26%;Ⅳ類為28 個,占20%;Ⅴ類為7 個,占5%;劣Ⅴ類為7 個,占5%。這進一步加劇了我國水資源嚴峻的形勢。
2014年4月發布的水十條提出了七項指標,重點從重點流域、黑臭水體、飲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經濟發展重點區域和缺水城市七個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進行重點控制。
環保部規劃,公開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的環保市場總投資將達到17萬億元。單從水處理市場,從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流域治理三個大方面計算,十一五期間總計6400億投入;十二五期間實現84%增長達1.18萬億投入;十三五規劃重點強調的情況下,保守假設50%的增長,將達到1.77萬億,再加上目前快速增長的凈水器2020 年近1300億的規模,十三五期間,在水十條的催化下,水處理市場將達到1.9萬億的規模。
中國海水淡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脫鹽協會秘書長郭有智曾在阿拉丁夜話0004期表示,我國的環保行業發展仍嚴重滯后:首先產業布局分散,產業集中度低;其次缺乏核心技術, 研發能力之后;另外缺乏規模效應,市場正整理不足;最后缺乏完善的投融資機制和多元化投資渠道。
阿拉丁集團高級研究員馬駿稱: 阿拉丁集團將與國內知名的環保集團合作發起環保產業基金,圍繞海內外優質水處理資產展開并購,整合水處理產業鏈,促進中國環保產業的轉型升級。